2009年铟市场年评

2010-06-12 18:14:18 来源: 浏览次数:0

2009年是铟金属价格从“后危机时代”的虚弱处境渐渐走向复苏道路的过程。我国铟出口价格和出口量在诸多因素的共同推动作用下,于下半年震荡反弹。这其中的刺激因素有来自基本面的也就是需求回暖,也有来自政策面的即我国铟出口关税的下调。但价格和需求仍不稳定,回升空间和持续时间都有限。
一、价格回顾
2009年前两个季度,国内外市场铟价总体走势延续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下跌行情。2009年一季度国际铟价平均为376美元/千克,二季度为354美元/千克,直到三季度末,铟价才回升至400美元左右。 从八月份开始,国内外铟市场出现一波震荡反弹的行情,并延续至10月底。导致这一波反弹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自2009年7月1日起,对未锻轧铟和废碎料出口暂定关税由原先的15%下调为5%; 铟粉末出口暂定关税由10%下调为5%。国内企业出口成本降低,出口市场开始活跃,价量齐增。二是国外用户库存耗竭,重回市场补充库存。到11月初,国际价格有下探迹象,主要企业出口报价也随之下调,国内价格滑落至每公斤2700-2800 元,市场逐渐趋于平淡。
二、2009年我国铟行业概况
(一)供应减少
自从2006年铟全球铟市场供应转为过剩后,我国铟一直呈减产趋势。2009年我国铟生产情况的主要特点就是原生铟减产的同时,再生铟生产也基本消失。去年我国精铟总产量为331.9吨,同比下降26.2%;再生铟由2008年的65吨减少为零。再生铟产量的减少主要是2007年国家取消了来料加工的优惠政策,废靶来料加工无法进行,长期合同执行到2008年上半年为止,因此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几乎没有了再生铟的生产。我国主要的两家再生铟企业之一的南京锗厂已经将再生铟生产转移到了其他国家。国内铟靶材厂产生的零星废靶在湖南个别小公司和南京锗厂有间断性回收,总量很少。
(二)生产向大型企业集中
2009年我国铟供应的另外两个明显特点是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生产地区结构有所变化。随着国家以及各地政府对环保的日益严格、能源价格上涨和2006年以来铟价持续下跌,许多小铟厂被迫关闭。2009年同2005-2006年高峰时期相比,国内铟厂的数量已经显著减少。同时,国内的铅锌企业由于铅锌市场波动和竞争激烈,传统产品盈利状况恶化,也越来越重视铟的综合回收工作。2005-2006年间,江苏、湖南、广西和广东是我国四大铟主产区,年产量都超过100吨,但这几年,上述地区铟产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云南地区铟产能产量增速加快,在全国的占比提高,这是地区供应结构上的一个明显变化。
(三)我国出口市场份额下降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共出口铟48.532吨,同比下降99.9%。这一巨大的跌幅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出口微弱造成的。2009年1-6月份,我国共出口3.043吨,较2008年同期66.052吨的出口有巨大差距。
2009年我国出口铟主要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有:香港27.4吨,占总量的56.4%;日本8.8吨,占18.1%;美国8.7吨,占17.8%;德国1.9吨,占3.94%;韩国1.6%,占3.2%。从我国大陆出口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铟随后又转口到了日本,美国,台湾省,新加坡等地。
另外,从日本和美国近几年的铟进口来源结构我们发现,铟的主要消费国日本和美国从我国大陆进口铟呈下降态势。其中日本从韩国和加拿大进口比例呈增长趋势。美国从比利时,日本及香港地区进口比例逐年增长。这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我国取消铟出口退税并反征出口关税后,间接提高了出口成本,给其它国家提供了机会。二是鉴于铟金属的良好应用前景,国外企业近两年提升了产能和产量,并争夺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三是我国走私现象比较猖獗。日本海关公布的数据,2009年度该国从中国进口38.96吨铟,这与我国海关2009全年出口日本的的8.8吨就相差30.16吨。
(四)我国铟需求大,实际消费不足。
我国铟的需求量超过220吨,但是实际直接消费铟不足40吨,用铟最多的是ITO靶材,但铟靶材国内还基本没有实现产业化,主要靠进口。就仅有的消费量来看,也是用于靶材和ITO粉生产,用于一般玻璃镀膜和小尺寸靶材。其次是低熔点合金,无汞碱性锌锰电池等。
国内少数企业生产的ITO粉主要用在冰柜、冰箱、玻璃幕墙和汽车玻璃镀膜,用于除霜、节能等目的。实际上,我国平板显示行业ITO靶材对铟的需求最多,估计2009年在300吨左右,但是绝大部分ITO靶材靠进口,不消耗国内的铟,实际不构成消费。低熔合金、焊料、无汞锌锰电池用无汞锌粉使用精铟、氢氧化铟和氧化铟做缓蚀剂都有一定量的铟消费。
 
二、国际铟市场的变化
(一)全球供应减少
2008年之前,全球精铟产量呈逐年增加之势,2007年达到1468吨的高峰,2008-2009年产量减少。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对铟下游消费的重创,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传统的生产国无不减产,即使澳大利亚和巴西有新增产能,2009全球铟产量仍比2008年减少271吨。
从2006年开始,由于再生铟产量突增,日本超过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精铟生产国,但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原生铟生产国。2007年世界再生铟产量占全球精铟产量的56.6%,2009年下降到51%,再生铟产量比重下降应该是暂时的,主要是因为中国再生铟产量消失,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随着其他国家再生量提高,再生铟产量比重还会回升。

 世界精铟产量(单位:吨)
 
2006
2007
2008
2009
日本
614
755
750
600
中国
523
481
450
332
澳大利亚
 
 
 
30
比利时
22
22
20
30
加拿大
72
70
45
45
韩国
55
110
120
80
秘鲁
15
15
20
11
俄罗斯
15
15
15
2
巴西
0
0
0
5
老挝
 
 
 
14
世界合计
1316
1468
1420
1149
原生铟
622
637
635
563
再生铟
694
831
785
586
再生铟产量比重%
52.7
56.6
55.3
50.7
来源:安泰科调研


(二)全球铟消费结构微调
目前,全球铟的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在传统的主要应用领域ITO方面,除了面板的用量继续增长之外,背光源LED的应用增加很快,这是与以往所不同的地方。新用途主要在光伏电池方面。未来的新用途还包括电脑芯片、节能涂料和红外探测等方面。
根据有关资料获得的日本、美国、中国和台湾等地区铟消费数据,我们估计出全球铟的消费量,估计2009年世界铟消费1250吨。
在过去几年里,一般认为,全球75%左右的铟用于ITO,但是,随着太阳能铟用量的增加,ITO的用铟量在总用量中的比重应该下降。目前还缺乏权威的数据。
三、2009年展望
铟市场最主要的利多因素是一些新应用领域预期乐观,这推动了包括国家、政府和个人对铟的储备,投资性需求呈增加趋势;与此同时,传统应用有增无减。中国作为主要的供应国,已经连续三年减产,受环保严格限制,生产迅速恢复的难度增加。我国对铟出口继续实行许可证制度,出口有限。因此,总体判断,铟市场在2008-2009年已经触底,新一轮周期已经开始。今后几年铟价将在震荡中逐步走高。
2010年铟价将继续区间震荡,波动中心上移。目前,全球库存还比较多,中国降低出口关税,出口量将增加,这将压制铟价上涨。估计2010年国际铟价难以实质性突破600美元/千克,国内铟价难以突破4500元/千克。但是,2010年开始,人民币将出现升值趋势,出口成本会进一步上升,2009年的减产会导致中国企业惜售。这两年的经验和生产成本表明,国际铟价难以跌破420美元/千克,国内铟价难以跌破2000元/千克。

全球铟市场供求平衡表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f
世界产量
1316
1468
1420
1149
1200
世界消费量
1060
1315
1317
1250
1300
供求平衡
+256
+153
+49
-101
-100

(安泰科:姚文羽)

相关信息

分会介绍

最新信息

政策法规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