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中国有色工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11-08-11 17:18:21 来源: 浏览次数:0

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稀土上半年开采指标已经用完,一些企业发出倡议要停止生产,想请问您从有色协会角度讲,对于下半年的关于稀土方面的指标有何看法?另外,对于稀土监管方面,协会会不会做相关工作?
贾明星答:
稀土问题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很“热”,国际和国内都对稀土有很大的需求,在新材料、工程材料、发电、轿车、日常家电等方面都应用到稀土,所以稀土不可能“停产”。但是加强监管是必须的,稀土这么宝贵的资源,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行业管理不到位,不考虑环境污染的成本、资源和劳动力的情况,以很便宜的价格卖掉,而这种发展从环保、生产、资源等方方面面考虑都是不可持续的。所以现在国家加大对稀土行业的整治,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环保的治理,对资源的整体开发、综合利用等各方面都是极其有利的事情。包括对于稀土价格理性回归,也是非常合理的。
 
2、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有色网记者提问:
大而不强是我国许多工业行业的共性问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产量已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有色金属大国的地位已经毋庸置疑,但我们还不是有色金属强国,协会在推动建设我国成为有色金属强国上有何举措?
贾明星答:
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已经连续九年世界第一,去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达到3135万吨,我国主要的有色金属品种,包括铜、铝、铅、锌、镍,产销量都已经达到世界第一,并且都达到了世界总量的1/3以上。所以,我国有色金属大国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确实距离有色强国尚有一定差距。
但针对这个问题,也要具体的分析:我们在有的领域已经做“强”了,比如在电解铝的冶炼技术方面,现在是全世界最领先的;在加工方面也有亮点,比如双零箔、内螺纹铜管也堪称全世界最先进的,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称为强国。但在整体大的方面,我们距离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对于高精尖的领域,比如加工材、电子材料、航空用有色金属材料等方面,我们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明确提出:现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由大向强的转变时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明确提出,我们要担当起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历史责任,要对我们有色金属大国的地位清醒、辩证地去看。我们要充分估计有色金属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时也要全面地分析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全球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具体从以下四点考虑:
1.提高资源的控制力。因为资源是决定性的。2.提高市场影响力。我国很多有色金属品种产销都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对于市场的影响力并不是第一,所以要在这个方面加强管理、加强研究;3. 我们要提高技术创新力。技术是引导,技术是后盾,有色金属强国最明显的标志一定是技术领先。4.要提高文化感召力。企业和行业都要有其自身的文化,文化感召力对于我们成为有色金属强国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3、中国日报的记者提问:
关于您之前所提到的要提高资源控制力,是针对国内还是国外的?此方面的内容是否出现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是否有具体的目标和比例?
上个月九部委联合叫停“电解铝”项目,是否会对电解铝下半年的价格有所影响?
美国对于我们的铝型材有“反倾销、反补贴“的终裁,但是铝型材的市场发展还是较为强劲的,可否解读一下强劲的原因,以及下半年的铝型材市场的强劲的势头是否可以继续延续?
国家保障房的建设是否会对有色行业的发展有所促进?
贾明星答:
对资源的控制力,体现在既要考虑国内的资源,同时也要考虑国外的资源,要同时考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而此方面的内容是肯定会在“十二五”规划中有所考虑的,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协会也是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研究。对于资源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效益向资源方面倾斜,是从整体上提高对于资源的掌控、影响、配置、利用方面而言的。
九部委叫停的主要针对是“拟建”项目的控制,这是非常合理的。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很有利的。该项政策对于市场的影响肯定会有,但是具体程度如何取决于执行的力度、下一步产业的发展等诸多因素。我预测下一步电解铝的价格可能还会往上走,因为现在电解铝的成本一直在提高。
我前面已经提到,我国建筑型材的加工(铝型材)堪称全世界最强的,因此好多发达国家对于我国铝型材施行“反倾销、反补贴”等制裁,我个人认为这确实是不公平的贸易竞争。但是,正因为我们有技术创新,有强大的技术作为基础,我们有强大的竞争力;再加上很好的行业管理,我们一定可以战胜困难。
毫无疑问,保障房的建设肯定会对有色金属的消费有很巨大的拉动,会对有色金属价格有较好的支撑。  
 
4、新华社记者提问:
刚才报告中提到,原铝的产量同比增加了4.4%,但铝材的产量增加了25.5%,铝材包括了原铝和再生铝,现在再生铝的产量增长很迅速,是否有大致的规模?
刚才提到了九部委对于“电解铝”的控制,现在“电解铝”的利润也在下降,但是企业还有扩张的“冲动”,这是否有特殊的原因呢?
王华俊答:
原铝的产量虽然增长了4.4%,但是因为再生铝也是制造加工材的重要原料,据我们初步估计,再生铝(去年)全年的产量在400万吨左右,今年上半年,估计在250万吨左右。对于加工材而言,产量有个统计口径的问题。另外,在具体统计加工材过程中,可能也存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重复统计问题,因此再生铝和原铝与加工材扣除重复统计的部分是基本上匹配的。
贾明星答:
目前,对于“电解铝”产量过剩,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市场根本是供需决定的,脱离开供需的“炒作”只会非常短暂,而最近几年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都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有色金属需求增加所带来的。所以国家调控“电解铝”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很多投资者之所以在“电解铝”利润减小的情况下,继续扩张,我想是由于很多投资者从国家和行业等各个角度综合分析,对于后续市场发展的判断依然较为乐观。
 
5、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提问:
刚才贾会长提到投资向西部转移,我注意到有色金属行业在青海的投资额是比较大的,想请问一下青海省具体的有色金属布局是如何的?是否会建在三江源头?青海在环境保护方面,协会是否有具体措施?另外,湖南湘江的有色金属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有色协会在湘江的治理规划方面是否有相关的措施?
贾明星答:
近两三年来,有色金属往西部投资的力度是很大的,但是我们所有新开工的项目对环保的要求都是一样严格的,我们有色协会多次强调,一定要严把环保关,有色金属项目是绝不会在三江源头去建设的。每个行业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资源能源对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向西部转移的趋势是正确的。
我们协会也配合环保部对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调研,治理湘江流域的污染问题的确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国家十分重视,环保部主抓这个事情,协会也正在积极配合此项工作。
 
6、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记者提问:
最近几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持续发展,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都作出了贡献,请问您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贾明星答: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有色金属行业实现了不同所有制的协调发展,在冶炼行业,依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但是在加工产业链上,民营企业进入较多。我们的国企,特别是我们的央企在行业中具有技术、人才和管理的优势,在行业中具有很大影响,同时民营企业也有自身的优势:成本低,机制灵活,解决就业等,它对于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的推动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一直倡导资产重组。在有色行业的资产重组过程中,国企、央企是绝对的“主力军”;在境外资源开发方面,我们的国企、央企也是“领头羊”,成绩斐然;另外,在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科研等方面,国企、央企也都堪称主力。协会发布的2010年销售前50强中,国企占到了33家;在世界500强中,有色行业的两家中铝、五矿也是央企,从这点也可看出国企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中的地位。
 
7、新华社记者提问:
我觉得,过去对于有色金属产量的预测总是偏低,今年上半年的数字统计中,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整体增加了7.3%,铝的产量增长了4.4%,实际上铝占到了增长率的50%以上,其他有色金属品种,包括铜、铝、铅锌等也都有了较快的增长,可否客观地对今后有色金属品种的消费预测一下,到“十二五”结束,或者2020年,会达到什么规模?
贾明星答:
我们“十一五”期间,包括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规划的结果和研究的数据是小于实际的增量的,比如“十一五”期间铜的消费年均增长14%以上,同期全球的增幅也只是3%4%,可以看出我国的增量是非常大的。
但是,应该看到,我们中国的经济在今年上半年的总量是略有回落的,这是好的倾向,是由于我们加强结构调整,提高质量,提高效益,这是国家宏观调控努力的方向,现在已经初步见效了。有色行业也是如此,但是需求不会减,而且还会增,只是增的幅度会降低。这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早已完成,我们作为后起者,在努力发展,一旦完成这个过程后,需求也必然会下降。比如很多家电的增量在下降,而这对于有色金属的需求也会产生影响,而且通过结构调整,加强行业管理,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所以说增量是绝对的,但是增幅一定会有所回落。
另外,这里面也存在科技以及市场的因素,某个品种金属价位过高,就会促使新的工艺或者其他的品种去替代。比如,现在铜价很高,现在很多行业就在研究能否以铝代铜,而这客观上促使了价格高、消费量大的行业增幅会有所回落。
 
8、新华社记者:
铝材的产量增长过快,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出口增长非常快,上半年铝材进出口的增幅非常大,请问国家现在对于铝型材出口退税方面,有没有调整的考虑?如果调整,将会对有色行业的影响会是什么?
贾明星答:
前面提到了,出口退税国家也在研究,有色协会也在研究,进出口贸易是要平衡的,国家和我们协会都要考虑这个因素,尽管西方有很多发达企业对我国的铝型材都实行了反制措施,确实是有不合理的成分,他们是为了保护其自身的利益,我们也要考虑这些因素。所以,在退税方面我们也要进行研究。但是,国家和我们协会研究的目的,绝对不是要把量降下来,我们的着眼点在于如何平衡世界贸易,使得我们的产量既能出去,又不使得其他国家对我们实施“反倾销”措施,从而找到一个最佳的合理的区间。在这方面,我们协会向国家、商务部提供相关的研究,提供素材,配合做好这件事情。
 
9、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金属网提问:
我们公司长期从事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研究的,根据我们公司的研究,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有色金属消费的增长态势十分明显,在“十一五”期间,铜、铝、铅锌的消费量的年均递增率都超过了10%,我想请问贾会长,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的消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贾明星答:
“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量的增长是非常迅速的,这在全世界也是独树一帜的,带动有色行业的高速发展,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十二五”期间,预计全球的经济增量在波动,从我国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经济总量略有回落,有色行业也是这种情况。因为有色金属的使用是有周期的,特别是再生金属这块,我国再生金属行业大部分的原料来自发达地区,这是因为我国尚未到有色金属的回收期。而到了“十二五”以后,比如很多冰箱彩电,就进入了回收期,而同时,国家宏观政策也强调要调结构、抓质量,所以消费的总量会有所回落,但增量是肯定会增加,只是增幅要比“十一五”期间会有所减少。
 
10、中国工业报社记者提问:
稀土的价格的现在越来越高,“背离”了稀土本身的价值,在现在这种价格体系下,可能会对稀土行业下游企业产生影响,并且,在现有国家通货膨胀的压力下,稀土价格的“炒作”,是否会加剧此种预期?
另外,我也了解到有色协会即将成立一个稀土分会,而工信部也成立了稀土行业协会,请问这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贾明星答:
我认为,稀土价格的上涨是理性回归,过去我国稀土的价格太低,而这是不合理的,所以现在涨价了,是价格回归了。不能把过去不合理的认为是合理的,把现在合理的认为是不合理的。我认为,国家还应进一步加大相关的调控措施的力度。关于稀土价格的上涨是否会对下游企业的影响,我认为下游企业要适应这种变化,现在稀土的价格不可能再回调到过去不合理的价位上。这种价格的理性回归,并不会对国家的通胀压力有所影响,稀土只是很小的一个行业,去年以前稀土全行业的总销售额是400多亿,今年也只是800多亿,所以其影响面是很小的。所以,稀土价格的回归是正确的,一定要坚持下去。
国务院今年的12号文明确要求,在工信部的指导下,成立稀土行业协会。我们协会将全力配合工信部的工作,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件事情,不存在任何其他的问题。
 
11、环球企业家杂志社记者提问:
您刚才提到要把我国从有色大国变成有色强国,请问能够具体从稀土行业谈一下,如何把稀土行业做强?您刚才也谈到了要提高资源控制力,北方稀土现在已经完成了资源的整合,但是南方稀土在整合方面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多一些。现在在稀土市场,不能否认稀土价格确实有被人为“抬起”的因素,稀土价格上涨以后,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价格上涨后带来的稀土“囤积”的问题,协会对于稀土价格体系的控制是怎么样做的?稀土行业之前想依靠资源税,创新基金等方法培养行业的技术竞争力,但实际上,技术创新可能并不是资金可以解决的问题,协会是如何评价稀土行业技术创新这方面问题的?
贾明星答:
我们是稀土第一大国,我国的稀土资源支撑了全球稀土供应的90%以上的市场,所以我国无论是产量,还是消费都堪称稀土大国,同时我们也要做“强国”,我们有的技术是全球领先的。比如稀土分离技术,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稀土是很活波的元素,稀土分离要求很高的技术含量,要有很高的投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污染,过去我们把污染都留在自己国家,却卖出很可怜的钱,这是很不合理的。在稀土的分离方面,我们的技术是很强的,但是在稀土的应用方面,却是很弱的,我们把分离出的稀土卖出去,最后别人形成了高端的产品,我们再引进来。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局面,要做真正意义上稀土的强国。
我认为,现在稀土价格总体来说是理性的回归,否则稀土行业就无法可持续发展。因为中国的资源也是世界的资源,我们把稀土资源都浪费、破坏掉,并以极其廉价的价格卖出,中国无法长期支撑,世界也必然无法长期支撑,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这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稀土的管理。
 
在稀土行业的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价格的理性回归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炒作”,“投机”行为,但是他们不是主流,只是短期的行为,是不能持续的。另外,稀土行业还存在诸如滥采滥挖的现象;使用较落后的稀土分离技术,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稀土走私情况也很猖獗,而这些问题对于稀土行业发展都是很不利的,因此对于稀土行业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使整个产业链协调发展。

相关信息

分会介绍

最新信息

政策法规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