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报:一年之后的龙江河

2013-06-09 09:00:48 来源: 浏览次数:0

        地处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被誉为中国的有色金属之乡,境内锡、锑、锌、铟、铅等矿产储量丰富,其中锡金属储量占全国的1/3,居全国之首。然而,这座城市因有色金属而获得大量财富的同时,也遇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012年上半年发生的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便是其中的典型——因几家涉重金属企业违法排污,龙江河镉浓度一度超标80倍,沿江和下游百万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去年1月,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发生后,武警战士正在投放水处理剂。(CFP 供图)
  去年的镉污染事件距今已有一年,在经历了上次的“震荡”后,广西涉重金属企业现状如何?当地涉重金属企业的出路又在哪儿?当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情况现在又怎样了?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肇事企业已经停产 
   据广西环保厅巡视员冯振年介绍,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当地150家涉重金属企业开展了深入排查。经查,鸿泉立德粉材料厂存在非法生产、非法经营、违法排污行为;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冶化厂存在违法排污行为。对此,环保厅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事发后,河池市政府还对全市所有排污企业进行检查,目前已关闭涉重金属企业96家,占总数的62%。 

 

 

进入南丹县矿区路口的一个宣传牌。
  据记者了解,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是由原广西人民机械厂和广西拉么锌矿合并成立的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去年龙江河水质超标事件的污染源之一,就是该公司的冶化厂。记者在该公司了解到,金河冶化厂位于河池市金城江区,距龙江河约2千米,距拉浪水库约30千米,主要生产电解锌、工业硫酸等产品。去年引起镉污染的原因之一,是金河冶化厂通过岩溶落水洞将镉浓度超标的废水排放入龙江河。“因为环境问题,我们的冶化厂已经停产一年多了。”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另一家肇事企业——鸿泉立德粉材料厂位于河池市金城江区东江镇作定屯,工厂距龙江河约25米。该厂于2006年12月获金城江区发改局核准批复,2007年2月获金城江区环保局环评审批,原规模为年产立德粉300吨、七水硫酸锌100吨。2009年12月,该企业转手后,有关负责人擅自改变原先的生产工艺,打着生产立德粉的名义进行粗铟生产。该厂没有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厂内建有10多个大储液罐,将含有高浓度镉、砷、锌等重金属的强酸性废液暂存于此。该公司利用溶洞非法排放含高浓度镉污染物的废水,造成龙江河污染。 

 

 

南丹县车河镇的一个尾矿库,库坝仅用石头简单堆砌而成  
  记者最近几次回访,发现鸿泉立德粉材料厂一直是大门紧闭,简陋的厂房内静悄悄的,没有机器的轰鸣和工人的忙碌,只是偶尔有一个保安模样的人正在四处巡视。显然,该厂已停产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 
   新的隐患正在出现 
   随后,记者一行来到河池市下属的南丹县。这是一个与贵州接壤的山区县,进入县境,公路两旁的宣传牌匾透露出浓烈的有色金属之乡的气息。据记者了解,该县有锡、锑、锌、金、银、铜、铁、铟、钨等20多种有色金属,总储量1100万吨,其中锡储量144万多吨,居全国首位。该县同时也是全国目前最大的锡锌生产基地。  
  然而,记者在南丹县车河镇的一个尾矿库看到,大量尾矿被堆积在山间,库坝仅用石头简单堆砌而成。由于长年无人看管,尾矿库已是杂草丛生。 

 

 南丹县南方公司的含重金属污水处理池。
 

  广西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曹传东告诉记者,对于尾矿的处理,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法都是建库堆放,满了之后再换一个地方堆,如此反复。由于防护措施简单,这些尾矿库一旦发生崩塌或者渗透,有害物质会渗入河流和地下水,后果不堪设想。 
   据相关人士透露,一些尾矿库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尾矿库的权属不明确,以前开矿的私人老板留下一部分尾矿,后来者并不愿为此“埋单”;二是部分尾矿含有可以继续提炼的成分,在当地冶炼水平还没达到一定程度前,这些尾矿的所有者想把尾矿暂时留着,待日后再用。 
   对此,南丹县环保局相关领导也承认,针对尾矿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今年南丹县和河池市已经出台了多个规范性文件。但是,目前有关方面对尾矿库的处理,确实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 
   强化管理刻不容缓 
   丰富的矿产,其实让南丹人心中滋味复杂: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给当地带来了财富,雄踞全国第一的锡锌产量让人颇感自豪;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开发,矿区植被遭破坏,刁江河水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也成了沉疴之痛。 
 

 

 河池市鑫华矿业有限公司经改造后的环保设施

  据了解,去年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曾组织人员对南丹县大厂镇周围的23个旱地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 ,当地土壤等环境介质受到了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复合污染,这与当地频繁的开矿和采矿活动不无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强化重金属污染管理迫在眉睫。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河池市和南丹县两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就曾多次开展专项环境整治。但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几十年的治污史和污染史相伴相随。不过,随着各方的重视度日益提高,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扭转。 
  首先,资金难题有望解决。去年以来,刁江流域(南丹段)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工程获专项预算资金1亿多元,河池市和南丹县在刁江系统治理工程上的投入也将超过6亿元。为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广西今年还将利用832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25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 
   其次,近年当地在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有效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近期广西计划重点防治砷、铅、镉、铬、汞这5种重金属污染物;重点防控区为河池市金城江区、南丹、环江3个国家重点防控区,以及百色市右江区、柳州市融水县两个自治区重点防控区;重点防控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矿采选两大行业,同时兼顾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此外,全区将实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还要求各市新建涉及5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必须报自治区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审核同意后,才能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不过,冯振年也指出,作为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省份,虽然广西正在努力推进污染防治,但由于工作任务重、基础薄弱、技术支撑能力不足,这项工作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广西重金属污染存在污染物产生量较大、行业和地区排放集中、部分地区环境重金属超标严重、历史欠账多、治理难度大等问题,防治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各部门必须认真分析各地区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分清哪些重金属超标是自然存在的,哪些是人为造成的,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对于重金属污染,应该集中整治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取缔,对污染严重和造成重大事件的企业坚决关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涉重企业污染源的控制和监管,严格把好工矿企业的选址和环评,强制涉重金属行业和单位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上减少重金属污染。 
   治理技术急需完善 
   对于重金属污染,除了要政府严格管理,相关的污染治理技术也必不可少。据记者了解,从全国范围看,目前重金属废气治理、污染土壤修复、含重金属废物综合利用等方面,都缺乏经济适用的技术。许多业内人士都有这个共识——重金属污染治理面临很多困难,但最大的瓶颈还是在于技术。 
     对此,不少内人士提到,提升技术水平是广西重金属加工业的突破口。中国工程院院士、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主任段宁指出,重金属污染具有排量大、浓度高、空间集中、行业集中,以及生产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特点。对此,他建议以节能减排为核心,以污染预防为重点,以提升科技水平为切入点,以工艺清洁化、设备密封化、运行自动化、计量精准化为突破口,对重金属加工行业进行污染治理。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杨凯则认为,当前重金属污染监测急需成套的技术装备和性能先进的仪器。 
   据了解,针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环保部已在科研、标准、技术支撑上做出全面安排。但是,目前国内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也没有设置专职重金属污染防控人员编制和岗位;针对重金属的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还不完善,缺乏设备与制度;面向潜在高风险人群的健康调查和免费诊疗工作也还未展开。这些,都有待有关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弥补。 
    还有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强技术政策的引导,积极开发和推广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包括建立清洁生产和污染全过程控制的技术体系,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曹传东则表示,当前广西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总体存在需求量大与供应不足的矛盾。目前,涉重金属行业科技成果、技术成果供应不足,还跟不上防治的步伐。此外,我国还缺乏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管理、嵌入环境管理、常态化管理的机制;相关技术评估体系建设滞后,缺少量化的技术评估检测平台。对此,他呼吁,重金属污染防治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尤其是需要经济适用技术的突破。同时,涉重金属行业在污染防治过程中,应注重全过程控制和必要的末端处理,注重环保与效益相结合,处理技术应向有价金属回收方向转变。曹传东还建议,作为涉重行业大省的广西,应建设示范项目,进行技术集成与创新,实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本土化、系列化、区域化,并形成辐射效应。 
   据记者了解,近期由广西大学和广西南宁东和新赢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含砷废酸的治理和资源化技术获得突破。该技术对生产硫酸过程中的含砷废酸进行处理,可使处理后的废渣资源化,做到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此外,外省经验也值得借鉴。湖南是我国的又一个有色金属产业聚集地。为解决重金属治理技术供应不足的问题,去年4月,由中南大学承办的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启动。该中心是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首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中南大学环境学科与冶金学科并整合有关优势学科共同建设。对于广西来说,这也许可以成为借鉴。

相关信息

分会介绍

最新信息

政策法规

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