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铟行业迈入新时代——2017年全球小金属论坛侧记之一

2017-12-08 11:01:03 来源: 浏览次数:0


在成都召开的“2017年全球小金属论坛(中国)”主要议程已经圆满结束,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名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重点围绕铟、铋、锗、镓、硒、碲、镉行业发展和市场趋势进行了研讨。就铟而言,这次论坛释放的信息显示:全球铟需求稳定增长,并且呈现消费重点向中国转移的明显趋势;中国铟行业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铟靶材制造技术已经突破瓶颈,量产规模面临跃升;薄膜太阳能铟消费开始形成,国内铟直接消费显著增加,中国铟行业多年深耕深加工产业链,今天终于开始收获。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铟产量连续4年下滑,供给萎缩,供求关系得到改善。我国铟行业已经度过了2014年前后市场需求和价格极度低迷时期的困难阶段,拉开良性发展的序幕,进入新的发展时代。

1128日下午召开的有色协会铟铋锗分会二届二次理事会上,王琴华会长对当前国内铟行业的基本判断是:“下游应用稳步推进,行业信心明显增强”。在讨论会上,主要企业代表认为,王会长的判断符合当前我国铟行业形势。有代表认为,2017年我国精铟产量下降20%左右,而估计消费增长10%左右。随着国家环保安全督查行动的展开,一些非法落后的小企业已经关闭,退出市场,国内总供应已经显著减少。

目前铟的消费仍以平板显示行业需要的铟靶材(ITO)为主导,占比在85%以上。全球知名企业美铟公司专家在会议演讲中认为,2016-2019年,全球铟靶材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会保持在5.5%,从1356吨增长到1680吨,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靶材需求国,在全球的比重将从2016年的40%提高到2019年的49%。郑州大学孙本双教授在其报告中列举了中国目前运营的10家主要企业ITO产能有570吨之多,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靶材发展之快。笔者了解到,受技术、原料供应、产品价格、资金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铟靶材实际产量130吨左右,其中旋转靶材产量占50%左右,年产量10吨以上的企业有三家。

随着中国铟靶材生产技术的突破和产量增长势头的显现,日本等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也开始放松,在应用领域的合作意向增加。可以预期,全球铟直接消费的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平板显示行业将可以倚重国产靶材,中国将从一个主要铟出口国变为主要进口国。

有企业透露,除了铟靶材之外,2017年国内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对铟的需求也从实验室级别上升到小规模产业化级别,该领域的增长对铟未来的消费增长意义非凡,意味着铟消费将出现新的增长点。另外,在汽车等领域的节能型需求也在缓慢增加。

2016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已经出现普遍温和复苏,国内外经济环境向好发展,铟价已经从最低时的1100/千克的低点回升到1700/千克左右,最高达到1900/千克,市场信心正在增强。广东先导、株洲科能、广西晶联等铟产业链的主要企业均表示看好未来铟产业前景,预计2018年铟价将温和上行到2000/千克以上。

但与会代表也清醒的认识到,泛亚交易所囤积的库存始终是铟市场的风险,铟价回升途中会压力重重。

 

 

相关信息

分会介绍

最新信息

政策法规

行业知识